番外篇4:前传·齐州懒官疏(下) (第2/2页)
“但你可知,富相公当下根本不在青州,而在汴京。其他监官,皆是本官之友。”
“此外,本官若没有猜错,你应该派亲信将你的文章送向汴京宣传了吧!”
“但你可知,钱能通神,并且你这种诋毁上官的文章,是很难传出去的,本官上面有人。”
“若朝中无人,本官怎能做到知州之位,你应了解本官的性格,喜欢将大事化下,小事化了。”
“你若能交待自己究竟做了什么然后及时撤回,本官可以既往不咎,并且只要你听话,本官保证你未来的仕途会非常顺利,如何?”
“哼,真恶心!”苏良将脸扭到一边。
“唉!你们这种刚入仕途不久的年轻官员啊,真是愚蠢,幼稚,自以为凭着一颗热心肠就能救世吗?”
“来人啊!观察推官苏良诬陷上官,散播谣言,将其抓到州牢,仔细盘问!”
随即,苏良便被抓走了。
葛文林看向一旁的董大志。
“让他速速承认诋毁上官之罪,然后签字画押。切记,攻心为上,不可用刑,他毕竟是官身,用了刑,我们便有过失了!”
“本官倒要看看,这篇文章能传到哪里,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?”
接下来。
葛文林将根据此篇文章造成的影响来决定如何对付苏良。
他虽杀不了苏良,但寻个罪名让苏良降职受罚,仕途再坎坷一些。
他是完全能够做到的。
……
午后,州牢内。
董大志一脸笑容地看向苏良。
“苏老弟,你这是何必呢?钻牛角尖,疼得只有你自己,只要你承认是污蔑葛知州,葛知州一定会对你轻惩的。”
“咱们的知州已经够好了,不贪财不好色,脾气也好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咱们的差遣才轻松,你若是碰到别的知州,早就有罪受了!”
……
董大志不停地规劝苏良,但苏良一言不发,根本不理会他。
……
五日后。
一个闷热的午后。
齐州知州葛文林一脸笑容地走进牢房。
“苏良,你的奸计不会得逞了!”
“汴京方向,你的文章已被人压下来了,你可知是谁压下来的?是当朝的枢密使夏枢相!”
“你的这篇文章有影射讥讽夏枢相之意,他看后大怒,已经将其压下去了,哈哈哈哈……”
苏良微微皱眉,没想到还有人捡骂的。
夏竦确实是一个贪图享受的懒官,但其前些年还是非常有能力的。
葛文林接着道:“至于你的妻,她未曾见到富相公后,便失踪了!”
“咱们京东路剪径者众,很容易出意外,本官已经派人寻她了,你若想她平安回到齐州城,那就写下你的罪过,公开承认诋毁了本官。”
“你放心!本官宽宏大量,会轻罚你的。”
“哼!”苏良将头扭到了一边。
他相信,依照唐宛眉的聪明,一定能想到解救自己的办法。
只要唐宛眉没有被抓,他便有希望。
……
七月初五,近黄昏。
苏良变得焦躁起来。
转眼间,数日过去了,依旧没有外来官提调他,显然是葛文林的罪证没有传出去。
此刻的苏良。
头发枯槁,脸色苍白,外加牢内闷热,脑袋已经有些眩晕。
当下,完全是邪不压正的信念支撑着他。
就在这时。
两个配刀的黑衣青年走了过来,后面跟着两名衙役。
一名衙役道:“这位上官,里面便是苏良苏推官。”
“速速打开牢门,将苏推官请出来。”
苏良听到这个“请”字,顿时有了精气神。
自己有救了。
片刻后。
苏良被带到了州衙大堂,他刚进门,便见唐宛眉扑了过来。
“夫君,咱们有救了,有救了!”
苏良的心神安定了许多,抬头看向大堂内。
大堂最上方。
坐着一位面色白皙、微微胖的中年男子,其虽未穿官袍,但面带一抹正气凛然的官威。
而在一旁。
齐州知州葛文林瘫坐在地上,通判王岳耸拉着脑袋,董大志哭丧着脸,如丧考妣。
唐宛眉扶着苏良走到了大堂中央。
苏良望向前方,微微拱手。
“你便是齐州观察推官苏良苏景明?”
“是。”
“《齐州懒官疏》可是你写的?你妻所持的齐州知州葛文林懒政的证据也都是你寻的?”
“是。”
“文章写得好!”
“本官见过各种花团锦簇、粉饰太平的文章,都要看腻了,你这种针砭时弊,敢说实话的文章,少之又少,好文章,好文章!”
“敢问上官是?”
苏良面对这么一顿夸,感谢都不知该如何称呼。
“本官包拯,现任监察御史,奉圣命携皇城司吏员调查富相公结党之事,可提调京东路所有案件。”
“中途遇你妻申冤,便来到了这里,将你所言之情况调查了一番,经查,完全属实!”
“包拯?”
苏良听到包拯二字时,便下意识地去寻他额头的月牙。
可惜没有。
他没想到历史上的包拯竟然是这样一副面容白皙,微微胖的中年形象。
监察御史,官阶不高,但位卑权重,连丞相都可弹劾。
满朝文武,皆谈台谏色变。
更何况。
包拯此次还是奉圣命来到京东路,还带着皇城司的人。
即使富弼在此,也要礼让三分,将断案的主审交给包拯。
苏良知晓对方是包拯后,整个身心都放松了下来。
有包拯在,诸事无忧。
包拯高声道:“苏推官,你提供的证据甚是充足,不存在污蔑上官之行为,你不但无罪,而且有功,可立即恢复原职!”
“另外,本官已将你的那篇《齐州懒官疏》传至汴京城,不久后,官家、中书相公们,还有天下的百姓都会看到此篇文章,懒官之害,确实高于贪官!”
“包御史明察秋毫,苏良代整个齐州的百姓,感谢包御史!”苏良重重拱手。
接下来。
葛文林就要倒霉了,王岳和董大志必然也会受到惩罚。
……
数日后。
苏良的《齐州懒官疏》出现在汴京城街头巷尾售卖民间小报的小贩手中。
百姓见惯了玉石般的文章。
而今见到刀子般的文章,自然好奇,购买阅读者甚多。
与此同时。
大宋皇帝赵祯、两府三司诸相公以及所有的京朝官们,都看到了此文章。
此文章最犀利之处。
在于提出了一个论点:懒官之害,远甚于贪官。
汴京百姓的眼睛甚是雪亮。
闲聊之时,竟评选出了汴京城的第一懒官:枢密使夏竦。
这让与夏竦从未谋面的苏良,已经成了夏竦的眼中钉。
同月,在包拯的强烈举荐下,苏良得特旨,将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的京朝官职位,权监察御史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