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286章:垂拱殿内脱官袍,我苏景明不干了! (第2/2页)
他的理由是:西夏自国主以下,皆为盗贼,大宋乃是西夏人的抢掠之地,若不以武力震慑,将会一直受其所害,故而应对西夏采取强硬政策,该战便战。
但是,大宋面对辽国,绝对不可贸然兴兵。
目前,大宋给辽国的岁币总计不过五十万贯,榷场买卖便可将这些钱财全部赚回。
若开战,军费至少三千万贯起,劳民伤财,且结果难定。
一旦辽宋战争开启。
所有的变法成果都将会消耗一空,甚至导致民不聊生。
若为夺回燕云十六州,而使得全宋百姓陷入饥荒之中,不如不夺。
穷兵黩武不可为。
大宋当下的实力根本支撑不起一场巨大的战争。
他认为,燕云非一朝一夕所能得。
大宋绝对不可主动废弃澶渊之盟,建议朝廷二十年不与辽言兵,不然恐危大宋江山社稷,此害大矣。
为此,晏殊还专门做了一份辽宋对战消耗的人力物力预测数据,并与当下国库的结余做了对比。
依照他所言。
大宋若都如去年的国库营收一般,至少要休养生息近百年,才有与辽国一战的资本。
晏殊这番言论。
无疑给赵祯泼了一盆凉水。
赵祯见苏良已经看完奏疏,其缓缓道:“朕看罢此奏疏,细细思索了两日,觉得先生所言并无错,是咱们有些贪得无厌了!”
“朕已逾不惑之年,在有生之年能使得国库充裕,百姓安居乐业便算是一代贤主了。”
“能拓边西北,当然更好。但是收复燕云,朕有些不敢想了。依照目前的情况,再有五年,我大宋内部才能逐渐稳定,可一旦开战,所有的变法成果都会毁于一旦,朕不愿大宋毁在朕的手中,所以,接下来的变法措施,还是倾向于富国富民,我们对内求富,对外求安……”
苏良攥着晏殊的奏疏,此刻恨不得揍晏殊一顿。
他与晏殊在仕途上并无交集,但却知晏殊向来谨慎,极不好战。
赵祯犹豫不决以及过于保守的性格,便是跟着他学的。
苏良一脸无奈。
他实在没想到官家会突然撂挑子。
官家一旦反对战事,那变法就彻底完了。
大宋变法的一切成果,都是西夏和辽国的补给。
苏良想了想,道:“官家,您……您……万万不可这样想啊!”
“恕臣直言,晏相公之言,简直是鼠目寸光,考虑得过于短浅!”
“在臣眼里,澶渊之盟没有任何好处。一日不废除,便是我大宋一日之耻辱,此等耻辱不是靠钱财得失能够衡量的!”
“先帝此举,实乃城下之盟,我等后人皆应以此为耻!”
“放肆!”
赵祯拍案而起,瞪眼看向苏良。
一旁的小黄门纷纷跪在地上,根本不敢抬头。
苏良丝毫不惧,继续道:“官家,臣知道,您在担心什么,您担心一旦战败,大宋江山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,而您也将会被后世辱骂!”
“但是,历来成就一番大业的帝王,谁人做得是有十分把握的事情?”
“您忘了庆历增币吗?您忘了边境辽国人趾高气扬的态度吗?求和反战根本不能止战,唯有以战止战!国与国之间,没有礼节,没有规矩,只有强弱!”
“怕输的人,永远都不可能赢!”
“臣极力推崇全宋变法、灭夏灭辽,是为了什么?”
“是为了数百年后,当有人讲起我们大宋,不会说这是一个与辽、夏、高丽并存的地方小政权,根本没有资格与汉唐并立!”
“是为了后世史书上不会将辽称为北国,将我们称为南国!”
“是为了后世之人在形容我大宋时不会称我们是怂国,不会称我朝的官家与士大夫官员都是没有骨气的怂包,都是没有脊梁骨的懦夫!”
“日后,我们与辽必有一战,我们必须时刻都准备着应战,并且将变法结余的大多数钱都用在军备上,我们若不敢战,我们的子孙就要战,我们不能将隐患留在后面!”
……
这一刻,苏良已经是眼眶含泪。
他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扭转后世对大宋的看法,他不想因赵祯的意志不坚定而功亏一篑。
赵祯听完苏良的话语,犹豫了片刻后。
“你先退下吧,朕再好好想一想。”
赵祯将晏殊之奏疏独让苏良观看,其实是将苏良当成了自己人。
他想征求一番苏良的意见。
但没想到苏良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反对情绪。
苏良走上前一步,拱手道:“官家,此事不能犹豫,若不夺回燕云十六州,我们的变法便永远不能结束!”
“够了!”
“天下只有你苏景明为国为民吗?你以为朕不想夺回燕云,但你考虑过亡国之危吗?考虑过太祖太宗与先帝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在朕的手中毁掉吗?”
听到此话,苏良瞬间恼火了。
就差说出:我苏景明怎么会遇到你这种性格柔弱的帝王。
苏良想了想,长叹一口气。
先是摘下头顶的黑色长翅帽,而后解下腰间的鱼袋,最后将绯色官袍也脱掉,搁置在椅子上。
“官家若存不战之念,无意收回燕云,臣请辞!”
说罢,苏良大步走出垂拱殿。
赵祯也气呼呼的甩袖离开。
……
垂拱殿外。
一袭赤衣的苏良,大步向前。
此打扮,一下子便吸引到了许多官吏的目光。
“苏……苏景明是不是疯了,竟然胆敢在禁中,赤衣行走!”
一些与苏良相熟的官吏本欲上前问询,但见苏良黑着脸,满是怒气,皆不敢向前。
苏良身穿赤衣,走出禁中后,便直接回了家。
这一次,他是真的恼火了,心也被伤透了!
……
不多时。
两府三司、台谏、学士院等衙门的官员全都知晓了苏良赤衣出禁中的事情。
这在大宋朝,实乃头一遭。
有官员去苏良家追问,但苏良闭门谢客,谁都不见。
有官员去觐见官家,但赵祯也是以身体不适为由,谁都不见。
所有人都知晓,定然是官家与苏良闹了矛盾,但皆不知道到底是何缘由。
苏良赤衣出禁中,实乃大不敬,但无人敢弹劾苏良。
苏良居家不出,已经意味着苏良是在请辞了。
所有人都在打听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,但两个当事人不说话,谁都不知晓。
苏良的官袍、官帽、鱼袋整整齐齐地放在垂拱殿内的那把椅子上。
无人敢动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