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一章 王申有想法 (第1/2页)
黑板和粉笔,系统中多的是,各种学习用本也同样有很多,且兑换价格十分的便宜,苏石准备出了足够五千人学习一年所用之物,可现在山上的学生满打满算还不到千人。
这还是后续又有宋家军的家属被接到了山中,不然的话,之前学生的数量只有两百左右而已。
有了足够的准备,苏石就不怕他们去消耗使用,只要能学到知识,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苏石要打造的,不仅仅只是能武的苏家军,还需要他们能文,真正做到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。
这样的军队才会充满着智慧,才会无往而不利、而城而不克、无敌而不灭。
不仅仅是这些学生,便是苏家军的战士们,苏石也要求他们读书认字,只是因为岁数大了,要求不是那么高,但常用的字还是必须要认识。甚至苏石还规定,如果学习根本上,就要考虑把他们从苏家军中剔除出来。
这一招可是吓到了所有人,苏家军不管是待遇还是身份都不是山中其它人可及。为了这个硬·性要求,大家也不得不在训练之余好好学习,至少要保住自己现在的位置再说。
苏石来到上仓山,迅速带起了一股学习的风气。
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多认识了很多字。尤其在苏石提供的学习方法之下,很多人认字的速度开始快速增长。
像是大宋的读书人,条件受限之下,往往一年也就只能学几百个字,就已经很厉害。
但在用了黑板,老师把所学的字都写在黑板上,学生们有了更多的纸张,不用在考虑消耗的情况之下,他们一个月就可以学上百个字,这要是让山外读书人知道,怕是要吓了一大跳。
学堂成为苏石这一次来到上仓山的重点,他是想培养更多的人才,将来一旦荆王赵曦需要用人的时候,最起码不会束手无策,更不会受现在朝堂上那些所谓读书人的限制。
除了学堂的事情,苏石还特意让王阿大在山中开了一片百亩的菜地。
今年是不行了,时间过了,为的就是明天种地打基础。苏石已经想好,他准备了土豆、玉米和红薯种子,全都是高产之物。
相比于现在大宋农作物的产量低下,一旦这些物种得到了推广,可想而知,饿肚子这个词就将彻底的被抛弃成为历史。
除上高产之物,还有辣椒等现在大宋根本就没有的好东西。
一旦有时间了,苏石还会去文艺队看看。现如今,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人,可千万不要小看她们这些女人的力量,往往在蛊惑人心以及宣传方面,她们一出手,那是根本无人可及。
最重要的还是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满足之感。
一个国家强大了,不仅仅是军力的强大,财政底子丰厚,精神建设同样也十分的重要。这可是迅速留下人才,鼓舞士气和洗脑方面最好的利器之一。
苏石在上仓山忙碌的时候,汴梁城中,四通钱庄的掌柜王申早已经有如热锅上的蚂蚁,坐立不安。
四通钱庄是汴梁城内最大的交子钱庄。每年仅是经他之手的交子票据就有四千万贯以上。
没错,就是四千万贯,而不是四百万贯。这里也吸引了很多朝廷大员和富商前来,是城内除了皇宫之外最大的士绅集结地。
就像是以往,苏府的人也会常常出现在这里,用铜板兑换着交子票据为他们所用。
做为曾经汴梁城内最大的钱庄,没有之一,每一年那百分之一的利益便是不少银钱,也让王申这个掌柜的赚的是盆满钵满。但这一切,都随着华夏银行的成立变了模样。
华夏银行里存取钱时不需要任何的费用,仅是这一点便抢走了四通钱庄一半以上的生意。
加上华夏银行的银票十分精美,且就算是淋湿了也可以晒干再用,远比交子票据更易保管。
这就让人们在内心中向华夏银票多了一丝的倾倒。
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,主要的还是那项规定,但凡是要购买苏石提供的那些商品,都需要用华夏银票来结帐,这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让四通钱庄彻底的缓不过气来。
能成为四通钱庄的掌柜,王申当然不会在汴梁城一点的关系都没有。当他去找了几个明面上一直支持钱庄的朝廷官员,请他们出面打压一下华夏银行,至不济也要让交子票据拥有购买那些特殊商品的权力这个要求时,却遇到了直接的拒绝。
用着这些朝廷大员们的话,在朝堂上,如果是其它大臣,就算是宰相那里,他们也不是递不上话,有事情也不是不能商量,但就是这个苏少府是一个例外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