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7 嘴上全是主义 (第2/2页)
真要是有这个打算,到时候可就有好戏看了。不用赶,这位屁股还没坐热的皇帝就得灰溜溜滚蛋,或者来个驾崩,大家全省心了。
“本朝以农耕为本,种地收粮是重中之重,一旦土地出了问题就等于国本被动摇。眼下北方各地旱情、水情不断,朝廷国库空虚,诸多不顺赶在一起确实难以解决。
但万事都有源头,就像秦长城为何比大明长城更北一样,面临目前的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究其根源还是在人。
古有士农工商之分,士管理、农生产、工建设、商流通,相互配合才有盛世。现在我朝有士、有农,却轻工、少商,短了两条腿,生产不利、运转不顺。
长江流域和更南边气候适宜、水量充沛,稻米等作物每年两熟甚至三熟,当地人吃饱喝足之外还有余粮酿造米酒。然黄河以北近年来天灾不断,百姓果腹已成问题,一南一北,冰火两重。
单靠朝廷怕是无力从南到北调配如此多的粮食,可是不调粮又面临饥荒。朕想了个对策,众爱卿来一起斟酌斟酌,看看是否可行!”没人吱声更好,洪涛举起小竹棍指向地图,开始阐述自己的解决之策。
光说还不够,随手掀开盖在上面的绸缎,赫然露出了托盘里的东西。原来小太监们端上来的是几摞书,一部分是宗室金册,还有一部分印刷得很规整,封面上四个大字,赈灾新法!
“……臣以为不妥!商人逐利,把赈灾粮食交由他们采购贩卖,只会抬高粮价造成混乱,到时候会更加难以收拾!”看了不到一盏茶时间,李贽就忍不住发言了。
小册子里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,皇帝打算视灾情轻重用内帑采购粮食赈灾。但和以往的方式不同,这次不用官方插手,而是由各地藩王宗室开价坐地收购,全国各地商人都可以当供应商,把粮食运到地方再过秤付款。
藩王宗室收到粮食之后一部分入仓存储,一部分按照当地官府的户籍登记向灾民发放。但不是白给,而是拆借。这些粮食都是要还的,只是没有利息、期限比较长。
“仔细看,朕已经写清楚了,各地藩王宗室收购价格有一定之规,商人卖贵了一粒不收,白白运到地方耗费巨大,他们才不会做赔本买卖。朕会派监使前往各地监督,有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者抄没家产流放充军,绝不姑息!”
对于李贽的担忧洪涛不以为意,既然敢用商人运输粮食自然有应对之策,不会任由他们胡来。为了确保皇室宗亲们不会与商人勾结欺瞒上听,两京的太监们又有活儿可干了。
“北方各州府大半受灾,光靠内帑怕是难以为继!”户部尚书说话了,态度也是不太支持,但看问题的角度与李贽不同,他更关心采购粮食的钱从哪儿来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