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色彩书库 > 从长平之战开始 > 第604章洛城战果传回国

第604章洛城战果传回国

  第604章洛城战果传回国 (第1/2页)
  
  一日的时间,秦军重新完成了集结,并在河雍城稍作休整之后,便浩浩荡荡地杀向了赵国上党郡的大门——轵城。
  
  而随着秦军抵达轵城城外十里,洛城大战的结果也终于送到了各国王上的手中。
  
  最先得到消息的,自然是距离战场最近、军队最先离开的韩之国了。
  
  当然,也因为离开得最早,韩之国的上将军能带回来的消息实际上很是有限,只是知道联军在韩军撤离之后,便在秦军的进攻中分崩离析了,至于各国损失的情况,却是全然不知的。
  
  但只要知道秦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,对于韩王而言,便已是足够了。
  
  至于其他国家损失的情况,甚至韩王还不希望他们损失过重,尤其是赵国。原因很简单,一强独霸的局面不是韩之国所愿意看到的,两强相争的局面才是对于韩之国最为合适的生态。
  
  今次的洛城之战,便是明证。
  
  只有在两强相持不定的情况下,他这样的弱国,才有价值,才有可能从强国的身上硬生生地咬下一块肉来。
  
  当即,没有丝毫的停留,韩王在获悉了秦军已经击溃了联军的第一时间,就派出了使者,前往秦国咸阳,索要秦国许诺的三分之一的周王畿之地。
  
  其贪婪之相,简直不堪入目。
  
  只是,韩王显然是忘记了,自身的强大才是一切的基础。
  
  秦国既然能给你一块肉,他也自然随时能把肉给收回去。而经过这一场洛城之战后,不论是秦国,还是赵国,都会意识到,两家的决战还不到时候。
  
  即便是秦军在之后的河内之战中占据了绝大的优势,甚至是收复了整个河内郡,秦国依旧会在意周王畿的这三分之一的土地。
  
  冥冥之中,秦国和赵国双方都会找到那份默契。
  
  什么默契?
  
  两强相争也就罢了,绝不允许有第三强的加入。
  
  如果没有特殊的足以改写历史的事件发生,秦赵一旦发现哪个国家有想要成为第三强国的企图和可能,两国会迅速地联合在一起,共同遏制住这一趋势。
  
 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韩之国这类的跳梁小丑。
  
  当然了,像韩之国这样的,倒是算不上是遏制第三强国的出现,顶多算是把那些可恶的苍蝇给驱赶掉而已。
  
  不过,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  
  现在的秦国,仍旧致力于收复河内郡,彻底打通秦军东出的通道,并重新掌握秦赵之战的主动权呢!
  
  在这个主要矛盾的加持之下,秦国当然会履行对韩之国的承诺。别说是三分之一的周王畿之地,就算是二分之一,甚至是全部,秦王也会毫不犹豫地给了。
  
  甚至,秦国还巴不得多给些呢!
  
  无他,在其他国家的手中或许还得想想办法,在韩之国手中,那跟在自己手中有什么区别?无非就是寄存几年罢了。
  
  而且如今的周王畿民生凋敝,绝大部分的百姓都逃荒到了赵国去,明年的百业凋零、田亩荒芜几乎是必然的。
  
  这样的情况下,把三分之一的土地交给韩之国,让韩之国的人口充实一下,等过几年,地盘殷实之后,秦国再出兵收回来,这买卖太划算了!
  
  只可惜,韩王显然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,眼睛盯着那一亩三分地,心中的饥渴感简直溢于言表。没办法,这些年,韩之国光顾着割地赔款了,啥时候见过回头的地盘啊!
  
  虽然只有区区的十数城,但对于韩王而言,这简直比自己继承韩王还要开心!
  
  韩之国的使者,几乎是连夜就安排妥当出发咸阳的,而就在此时,赵、秦两国的王上也分别收到了来自战场上的飞鸽传书。
  
  只是不同的是,两
  
  人面对着几乎同样的战报,心情确实截然不同的。
  
  秦王自然是欢喜异常的!
  
  自从长平一战之后,秦军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胜利了。
  
  虽然在最后的结果中有一丝丝的不完美,王龁在军报中已经向秦王请罪。但在秦王看来,这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。
  
  战役的首要目标自然是夺取周王畿之地,打通秦军东出的道路。
  
  这个目标,显然被完美地达成了。
  
  第二目标,便是杀伤联军,进而重新梳理秦军的威名。
  
  这个目标,随着楚国大军的被全歼,魏国大军被歼灭大半,近十万大军的灰飞烟灭,足以展现出秦军的战力了。
  
  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过程中,秦军的损失甚至不到万人!
  
  要知道,即便韩军的突然撤离,给联军带来了极大的打击,秦军也的确有着极大的优势,但对面的联军可依旧有着不弱于秦军的七万赵卒,而其总兵力,即便减去韩军的数量,也并不比秦军少。
  
  秦军实际上唯一的优势,就是一股气而已!
  
  但就是凭着这一股子的气势,王龁就是打出了近乎完美的战绩。
  
  如果这还不算胜利,还不用算成功,秦王都不知道要怎样才算成功了。
  
  当然,如果硬要说这场战斗中有什么瑕疵的话,那一定是赵军。
  
  的确,赵军的全身而退着实让秦王也有些皱眉。
  
  不过,在军报之中,王龁依旧把赵军逃走的过错揽到了自己的身上。
  
  甚至王龁还将其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:一是自己将围歼的重点放在了魏军的身上,导致追击赵军的兵力不足,无力分兵追击;二是自己临时调离了两万骑兵,这才导致了追击赵军的力量进一步不足,这才致使赵军逃出包围圈。..
  
  但秦王是何许人等,几乎在一瞬之间就知道王龁是在为他手下的蒙骜揽责任。
  
  且不说围歼的重点本就是该在多为步兵的魏军身上,就算是王龁临时调离了两万骑兵,蒙骜的手中依旧有着足足五万多大军,面对赵军三两万骑兵,还是有着绝对的优势的,再不济也给拖住才对。
  
  显然,在最后的对战过程中,蒙骜被廉颇狠狠地压制住了。
  
  这也才是赵军得以全身而退的最主意的原因。
  
  不过,仔细看看蒙骜的追击过程,除了在最后的骑兵对战阶段吃了亏之外,其他阶段的选择都表露出他作为一个大将的当断则断,尤其是最后的汲水前的勒马停战,更是将其以大局为重的特制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  
  即便是身在后方,秦王也能感受到下达放弃追击命令时,蒙骜的心中是有多么的不甘与忐忑。
  
  自然,从王龁的字里行间,秦王也充分地感受到了王龁对这个后起之秀的爱护。
  
  而这样的一个有着大局观、只是略带青涩的「蒙骜」,也正是如今的秦军乃至秦国朝堂所需要的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