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9章 直谏围歼不可为 (第1/2页)
「哦?」赵括一下子来了兴趣,道:「军师有何建言,快快说来!」
下首的吕不韦咬了咬牙,终究还是站起了身,双手抱拳,沉声道:「属下冒死以闻:愿将军暂时推后战事,至少将歼灭胡人之战,往后推上一年半载。」
闻言的赵括立时就皱起了眉头。
无他,实在太过意外了!
吕不韦临行前,赵括已经反复地强调了北上灭胡的重要性,不仅仅是赵括需要灭胡的功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,更重要的是,要让灭胡之战牵制住自己和赵国仅剩的机动兵力。
因为,赵括知道,北方的燕国正蠢蠢欲动,历史书上写着呢,长平之战后,燕国偷袭赵国,然后被廉颇给狠揍回去了。当然,如今赵国胜了长平之战,燕国会不会来,是个问题。
但极大概率上,燕国只要还有争霸之心,就肯定不会放过如今外强中干的赵国,尤其是自己和代北之军被胡人缠住之后。
到时候,燕军南下,只有自己已经在与胡人乱战,才有充足的理由不回师救援,从而才有可能造成某些意外,进而彻底改变赵国的格局。
这样的想法,赵括是连母亲都没有透露过一星半点,唯独跟吕不韦说过,对吕不韦的这份信任可见一斑。
吕不韦当时也是深深为这个计划所折服,怎么出去跑了一圈之后就给否了呢?
要知道,为了这个布局,赵括可谓是付出良多,且不说对于中枢权利的放弃,就说上党郡的赵韦,那边可是没日没夜地在为赵括打造着重甲啊!
推后一年半载,看似并无大碍,可是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,一年半载里可以发生的事情可太多了。赵国朝廷在赵王的带领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上党和河内郡又会不会面临来自朝廷的压力?一切都太过未知。
更何况,一旦代北战端未开,燕国南下的概率就要小上不少。今年不来,等赵国彻底地缓过了气,燕国还敢来犯吗?燕国不来犯,赵王安坐龙台宫中,自己又怎么......难道要行刺吗?即便成功了也会因为此时为世人诟病吧!
甚至即便此时燕军照样南下了,对于赵括而言,也未必就是件什么好事。
没有胡人做幌子,邯郸城,救是不救?就回师是个两难的抉择。
救了,虽然也会有功劳,但相对于原本的力挽狂澜,根本不值一提;不救?又恐怕底下的士卒离心离德。
当然,赵括很清楚以吕不韦之能,不会想不到这些,而在知道这一切的情况下依旧建言自己要推迟围歼战,一定有他的原因。
不论自己如何的恼火和不理解,也都该给吕不韦一个说服自己的机会。
稍稍压住心中的不快,赵括耐着性子询问道:「军师此言倒是大大出乎本将之预料,只是,不知军师为何有此请焉?」
见赵括面对自己大胆的进言,不仅没有发怒,反而耐心地询问起原因来,一时间,吕不韦的心中竟是说不出的感动。
说出刚刚的话语,吕不韦的内心是已经准备好了被训斥的,可却没想到......
得主如此,复有何求哉?
想及此处,吕不韦当即又是双手抱拳一揖到底,道:「多谢主公体恤下情。」
「军师,这是作甚!」赵括微微一愣,随即连忙起身,双手扶住了吕不韦。
「主公不以属下之冒失谏言而罪,实令属下惊喜之至,感动之至也。」吕不韦答道
「吾之请于军师,就是为匡扶谏言而来,岂能以此而怒、因此而罪于军师焉?」赵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「笼络人心」的好机会,当即便诚恳地答道。
「多谢主公......」吕不韦心中暖暖的。
「还请军师教我,为何要推迟计划?」赵括拉着吕不韦的手,颇有刘备期待隆中对的感觉,缓缓道:「旁的不说,为战者,需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也。此为将者,不可不察之也。」
吕不韦见赵括如此诚恳,当即将自己所想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都倒了出来。
「主公容禀:不论对内对外,皆需要将此围歼战向后推上一推。
从我军而言,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准备。
其一,赵韦将军处的军械打造,即便是如今日夜不停地打造,也还尚需时日,尤其陌刀之工序又多,月前交货,实有困难;
其二,即便兵刃重甲能够抵达,将士们熟悉、演练形成战力仍需时间,若是匆匆上战场,稍有不慎,或有满盘皆输之危也!
其三,即便将军麾下一万将士排除万难,将战力提升,可想要全歼胡人十数万大军,非代北之军配合不可;可将军虽有长平之威名,但代北到底不似长平之危局,将军初来乍到,军队难于如臂使指,一旦调动稍有疏失,则亦恐危及全线也。」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