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征西大将军 (第1/2页)
朱老四挨了胖揍,但据说这家伙不但没哭,还是笑着出去的。
反正老二和老三两个废物不能把他怎么样。
那些跟着他闹的小崽子也安然无恙,他岂止是赢了,简直赢麻了!
从今往后,自己就是这武学的老大。
等自己从武学出来,就能当上征西大将军,从此横行天下了,这帮人都是自己的兵,要听自己号令。
想到这里,朱棣简直开心飞起,至于屁股上的疼,反正还能忍着,用不着当回事。反而是自己的大印,费了那么大力气,从旧货市场买来的,结果就这么没了。
父皇还严厉警告自己,不许再闹事,尤其是官印,要是再敢随便封官许愿,就立刻打折他的腿。
朱棣觉得老爹这一次不像是撒谎,自己还是收敛一点。
不过想让自己不闹事,那是不可能的。
大印玩不了,就找点别的东西,反正这个征西大将军,就是他的,谁也抢不走!
首发网址
朱棣在学堂里折腾,张希孟是真的懒得管。
他现在要忙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。
其实修史都不算什么。
张希孟收上来了百官的监察考评之权,凡是朝廷的正式官吏,都在张希孟这里,有一份卷宗。
他这个考评监察,可不同于御史台,也不同于吏部。
御史台是发现了问题,一封奏疏上去,就要捉拿下狱的,吏部那里也是三次优等,官升一级,都是有明白规定的。
而张希孟的门下省更偏重日常,看起来非常琐碎……比如这个官员任务完成情况,有没有人举发,人品,学识,是否谨慎小心,有哪一方面的专长,综合考核,能算上第几等……
很显然,门下省的工作量,不是其余衙门能想象的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加上张希孟坐镇,门下省才有足够的本钱,和中书省平起平坐。
试想一下,如果门下高官年累月的考评,这个人不算是什么优秀人才,你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,提拔这个人,后果是不是都要你承担?你们之间,是不是有私相授受的问题的?
一旦真的走到了这一步,这事情可就麻烦了。
没有足够的本事,是万难扛住排山倒海的压力。
如此惊天动地的权柄,张希孟自然不敢轻易放手,哪怕麾下四大金刚,个个都是能臣干吏,张希孟依旧要把握大局。
这种事情与信任无关,毕竟领了老朱家的一份俸禄,就要对得起这点钱。
除了主持门下省,监修国史之外。
张希孟还有个事情,也非常紧要,那就是组织精兵强将,针对整个大明,进行普查……摸清楚各地的人口户籍,山川地貌,还有物产经济,教育情况等等……
张希孟要求在两三年之内,给他弄出一份大约完整的国内情况汇总。
然后根据这些资料,才好布置下一步的工作。
大明以后该往哪个方向发展,哪里需要增强,哪些问题必须解决……全都要看这些详细的报告。
道理很简单,元廷退到了草原上,最大的外敌没了,然后就天下太平,洪武盛世了?
想什么呢,乱七八糟的事情还有太多了。
百废待兴,老百姓民生凋敝,匪盗遍地。就这个情况,你要是说什么事情都没了,可以完结了,那也说不过去啊!
就拿最简单的一件事情来说,接下来要怎么划分省区范围……元廷留下来的行省制,算是不错,但是省份划分,就太草率了。
你敢想象,元廷搞出了河南江北行省这么个怪物……基本上把中原地区,南阳盆地,两淮,全都化为一个省。
这个省涵盖了黄河和长江之间,广阔的区域,红巾起义,主要就来自这个河南江北行省,算是一手埋葬了大元朝。
另外元朝的江浙行省,也大的吓人,应天,苏州,全都归了江浙,另外福建也属于这个行省,江南最富庶的一块地方,都在江浙行省治下。
至于江西行省,那就更夸张了,居然延伸到了岭南,广州是江西的你敢信?
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,都要处理,划分区域,随后安排官吏,加强地方治理。
张希孟把门下省弄成个超级衙门,这些事情,他就没法坐视不理,只能事必躬亲,仔细处理。
张希孟的忙碌自然不用说,但是也有事情,他不得不过问,这不,朱元璋降旨,叫张希孟过去。
君臣见面之后,老朱就叹了口气。
“刚刚拿到了急报,说是冯国用病了。”
张希孟微微一怔,也从朱元璋的手里,接过了消息,仔细看了又看,随后张希孟眉头深锁,陷入了为难。
冯国用当初领受金牌,进军关中,是既定的方略。
就在不久之前,冯国用曾经从关中出去,北上攻击元军残部,成功收复延安府等地,把张良弼一口气赶到了河套。
随后冯国用再领兵向西出击,他们的目标是打通河西走廊,进入西域,然后从侧翼截断元廷和蒙古藩国之间的联系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