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色彩书库 > 穿在1977 > 第470章 曝光了

第470章 曝光了

  第470章 曝光了 (第1/2页)
  
  两人分别落座,单人沙发中间是方形小茶几,颇有种领导会面的意思。
  
  何青生也没客气,看了看还冒着热气的茶,知道是刚泡上的,便端起来喝了一口,随即对着陈凡笑道,“以前咱们书信联系,我还以为你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,没想到这么年轻,真是出乎意料啊。”
  
  不等陈凡说话,他又笑道,“不过也对,有志不在年高,你也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了。”
  
  陈凡腼腆地笑了笑,这么直接夸奖,让人怪不好意思的。
  
  何青生又笑道,“虽然说年纪不大,可文章却老练得很,几乎每篇都不用修改,都是全文照发。但是从你的文章中,又能看出不少新意。
  
  以前我还以为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对经验的总结,现在看来,应该是年轻人天马行空的灵光一闪,而这种灵感,往往比经验更加出彩。”
  
  接连这么夸奖,陈凡也有点坐不住,当即略带惶恐地说道,“跟老前辈相比,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,尤其是词语积累,还需要认真学习。”
  
  这是事实。
  
  倒不是说陈凡的文化底蕴太差、文笔也不如那些成名大家老辣。而是每个时代都有当时的行文特色。
  
  比如本世纪上半叶,那些民国文豪大多都是笔锋犀利,或是嬉笑怒骂豪放不羁,或是半文不白锋芒隐现,而到了50年代中后期,国内文坛的文风基本上都往朴实方向发展,写的也都是基层老百姓的故事。
  
  唯一不变的,便是行文风格,字里行间总带着几分咬文嚼字。
  
  哪怕乡土文学也是如此,不像后世那么直白。
  
  而陈凡写书,尽管已经尽量往这方面去靠,可受到后世网文写作的影响,用词极其平白,甚至有很多口语。
  
  当然,在他看来,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,绝不是为了灌水。
  
  不过在大部分读者的眼中,这样的文章,虽然很好看,可“文气”终究不如那些咬文嚼字的。
  
  这种咬文嚼字的行文风气,甚至一度影响到8、90年代的作者。
  
  只不过这种文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淡。
  
  老书虫甚至能通过一篇文章的行文用词,判断出大概的成文时间。
  
  而陈凡的文风,说他一下子跨越了20年,也未尝不可。
  
  但在专业人士眼中,就“暴露”他“文学底蕴不足”的毛病。
  
  何青生见他这么说,不禁轻轻点了点头,“你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,不过算不得什么,反而跟长期以来我们提倡的,‘要写老百姓能看懂的文章’很接近,所以我也没有想过向你提出这个问题。”
  
  顿了一下,他又说道,“不过,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,还是很有必要的,回头我写個书单给你,……”
  
  话说到一半,又摆了摆手,“还是拿几本书给你吧,都是我以前学习时读过的书,应该对你有点作用。”
  
  陈凡感激地点点头,“谢谢何主编。”
  
  何青生摆了摆手,笑道,“反正那些书我已经很久没看了,给伱也算发挥余热。另外,像茅盾先生、巴金先生、周立波先生、郭小川先生……等等文坛名家的作品,你都可以多看一些。”
  
  说到这里的时候,他轻轻叹了口气,“前些年书店里的文学书籍不多,向前辈学习的机会也少,不过,很快会有一批新书出来,回头你可以去书店买一些。”
  
  陈凡连连点头,“嗯,我会的。”
  
  过了几秒,何青生突然抬起头来,似笑非笑地看着他,“我心里有个疑问,一直想找你请教,但是一直都没有提,难得你这次肯过来参加会议,所以我想向你当面请教一下。”
  
  陈凡眨眨眼,想不通他的问题是什么,不过嘴上却不慢,“请教不敢当,您请说,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”
  
  “好。”
  
  何青生先应了一声,随即眼眉低垂,似乎在斟酌什么。
  
  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说道,“刚才我说过,你的文风非常特别,就是写作的时候,非常接近老百姓的语言,但是又不是纯粹的口语化,依然具有文学性,在我从事文学工作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,还从来没有见过类似的。
  
  但是……”
  
  他转头看着陈凡,轻轻干咳一声,“就在今年,我在《BJ文艺》、《浙江文艺》、《上海文艺》等十几家省级文学杂志上,都发现了这样的文章。”
  
  陈凡的笑容逐渐僵硬,这都能看出来?
  
  他还以为能多管一段时间呢,才半年而已啊,这就曝光啦?
  
  看见陈凡的表情,何青生的笑容更加灿烂,“这些文章的作者啊,有的叫晨东、有的叫土豆、有的叫番茄,还有的叫什么乌鸦、乌贼、花又明。
  
  这些都算正常的,还有些名字奇奇怪怪的,我都记不住。我就想问问你,跟这些作者认不认识?”
  
  陈凡抿着嘴微笑,这些笔名很奇怪吗?
  
  嗯,虽然是有点奇怪,可都是气运之子啊!
  
  我就是想借点气运而已。
  
  看着何青生充满好奇的眼神,陈凡左右思量一番,决定坦白,“呃……,确实都认识,还算蛮熟的。”
  
  何青生眼角带笑,“有多熟?”
  
  陈凡耸耸肩,两手紧握,“大约就是穿一条裤子、睡一张床的那种。”
  
  何青生惊讶地睁大眼睛,“呵,十几个人挤一张床,那床挺大啊。对了,你们不是都有稿费吗,还穿一条裤子?”
  
  陈凡彻底摆烂,“好吧,其实都是我。”
  
  这年头的文人,谁还没几个马甲啊,比如沈德鸿先生,就有茅盾、郎损、玄珠、方璧、止敬、蒲牢、微明、沈仲方、沈明甫等十几个笔名。
  
  最离谱的就是鲁迅,竟然有190个笔名。
  
  所以以后周树人有事,别总是找鲁迅,去找自树、庚辰、索子、索士、树人、令飞、迅行、树、黄棘、周豫才、周树、唐俟……这些都行!
  
  他陈凡才区区十几个笔名而已,完全是在向前辈学习,根本算不得什么。
  
  他觉得是小事,何青生却差点晕过去,满眼惊叹地看着他,“还真是你啊!”
  
  陈凡咧着嘴干笑,却没来得及说话,何青生便追问,“这十几份杂志,加起来一个月差不多能有30万字,你是怎么写的?”
  
  所以是我更新量太大?
  
  陈凡想了想,“笔耕不缀,每天都多写一些,另外还有以前写过的存稿,修改一下再发出去。”
  
  何青生摇头赞叹,“那也很了不起了,大部分作家每天能写两三千字就是高产,毕竟写作需要构思,有时候还要翻阅文献,再加上边写边改,一个月能写出一篇能出版的短篇,就算是合格的作者了。”
  
  陈凡算了算字数,觉得还真是。
  
  传统文学可不比网文,没到100万字的都算是短篇。这年头的短篇字数,从几百到3万不等。
  
  达到3万的标准,就是中篇。而字数达到10万字,便是长篇。
  
  等于在别人需要3、5年才能写完一本长篇的年代,陈凡以平均每个月一本长篇的更新量在写作,由不得何青生不惊叹呐!
  
  最离谱的,还是陈凡在同时写几个不同的大长篇,他不需要思考情节的吗?
  
  想到这里,何青生心里一动,抬头对着陈凡说道,“陈凡同志,你不厚道啊。怎么说你也是江南人,我们杂志社又不是不用你的稿件,怎么能往其他杂志社投稿呢?”
  
  陈凡何其无辜,两手一摊,“我一个月写30万字,你们对稿件的要求是不超过2万字,为了加快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的进度,都已经破例刊登3万字了,还能容得下另外的27万字?”
  
  何青生顿时哑口无言,他头一次感觉自家杂志社的版面不够用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